(資料圖)
人與自然本應該和諧共生,但因為居民生產生活,一些地方的原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如何在保護環境的同時平衡好群眾的切身利益?面對這道“難題”,最高檢7月7日發布的一起生態環境保護檢察公益訴訟典型案例給出答案。
云南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位于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是我國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地區之一。中國迄今有記錄的五種犀鳥(雙角犀鳥、冠斑犀鳥、花冠皺盔犀鳥、棕頸犀鳥和白喉犀鳥)均生活在此,又被稱為“中國犀鳥谷”。
該保護區的核心區大谷地區域長期有居民生產生活,導致原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德宏州檢察院在開展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行動中,發現該線索。
經查,大谷地區域有居民生產生活屬于歷史遺留問題。該保護區于1986年經云南省政府批復成立后,區域范圍和管理單位多次變更。大谷地區域居民戶數也從5戶增加到40戶,由盈江縣管轄。銅壁關自然保護區管護局、盈江縣林草局等相關單位雖然組成工作組多次深入該居民點,開展了大量資源保護宣傳和持續引導遷出工作,但居民仍未遷出,非法侵占銅壁關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情形并未得到根本解決。
針對上述情況,2020年9月16日和2021年2月24日,德宏州檢察院分別對德宏州林草局和盈江縣政府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
經查,該地區居民人為砍伐自然林種植經濟林木侵占林地1978.1畝,人類長期的生產生活導致該區域原始生態環境受損,破壞了野生動物生存環境,影響生物多樣性。
鑒于這起案件屬于歷史遺留問題,時間跨度長,涉及人數眾多且均為景頗族和傈僳族群,德宏州檢察院成立了以檢察長為組長的辦案組,多次到大谷地現場調查核實,積極與盈江縣政府和德宏州林草局進行溝通協調,并聯合相關單位召開現場辦公會,研究解決方案。
向州林草局公開宣告送達檢察建議
2021年3月12日和3月23日,德宏州檢察院制發檢察建議,建議德宏州林草局依法對大谷地居民非法侵占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核心區的行為進行監督管理,對該區域進行有效生態修復,同時配合屬地政府做好善后工作;建議盈江縣政府按照相關規定做好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大谷地核心區居民遷出及妥善安置的工作,履行好相關職責。
收到檢察建議后,盈江縣政府和德宏州林草局高度重視,依法積極履職。截至2021年5月6日,40戶居民全部遷出大谷地區域??h政府通過整體搬遷的形式,為40戶居民在盈江縣城附近建蓋獨立房屋,并妥善解決了教育、資金幫扶、產業扶持和人員就業等問題,徹底解決了村民的后顧之憂。德宏州林草局經研判,將生態受損的區域區分為可以自然恢復和不能自然恢復的區域,對不能自然恢復的區域制定方案采取移栽珍貴樹種等措施進行恢復。
[責任編輯:劉彬]關鍵詞:
關于我們 廣告服務 手機版 投訴文章:435 226 40@qq.com
Copyright (C) 1999-2020 www.hongyuanlh.com 愛好者日報網 版權所有 聯系網站:435 226 40@qq.com